翊钧道成寺(废墟版)

史料的尽头是同人出现的地方

不废江河万古流

魏晋·北宋·晚明

雷点略多,同担拒否

【蝉蜕前身•巳正】来处与归途

青山独往无不可,论说好丑徒纷然。

终当直去无远近,藤鞋竹杖聊穷年。

(《次韵子瞻游径山》)


—背景三处取景意象(从左到右)—

眉山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苏轼《游金山寺》)

故乡眉山,小舟顺我家山水而下,成为了一切故事的起点。


洛阳

飞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连少室孙。

夜静笙声兼鹤下,回看惟有故山存。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缑山祠)》)

京洛宦游,兄弟二人登彼庙堂。洛阳是宋人依旧偏爱的城市,苏洵也一度曾希望卜居于此。选取洛阳风景作为宦途的标志物有我的私心,是我忘不了龙门下伊水春山的缘故。苏辙与苏轼初露头角时被目为二陆上洛,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片段。


颍川・郏县

随流登中朝,失脚堕南土。

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

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

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

(《癸未生日》)

今子瞻不幸已藏于郏山矣,予年七十有三,异日当追蹈前约。

(《卜居赋(并引)》)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颍川是苏辙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的地方,郏县则是苏轼选定的兄弟二人的葬所。描绘这幅画面时我尚未去过郏县,所以只是截取了相邻的平顶山的风貌。画面中的小小农舍,是苏辙生命最后的象征。而大雪、雪中结伴而去的一双鸿雁,即是取了雪泥鸿爪之意。这就是归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论

热度(139)

  1. 共5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